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Maria Li

你我都是公民科學家

相信很多人或許曾有個當科學家的夢想,幻想進行神祕的實驗、創造神奇的發明或獨自在荒野中探險之類的, 你有沒有想過在你到山野行山郊遊的同時,亦可化身公民科學家,為科研及生態環境保育出一分力?


公民科學是什麼?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 ) 是一種由科學家規劃並邀請普羅大眾共同參與協作的科學活動。通常參與的內容是協助數據收集與分析, 但亦包括解決科學難題,如公民科學線上遊戲Foldit,透過將蛋白質研究游戲化來讓大眾發揮奇思妙想設計出新的合成蛋白質,協助科學家用於研發新的疫苗或新的癌症療法。在公民科學中,研究成果和經驗最終亦會與市民分享。


追溯歷史,其實公民科學一詞早由18 世紀末就已經出現了。1883年,當時的美國科學家韋爾斯·伍德布里奇·庫克(Wells Woodbridge Cooke)發起了北美鳥類物候學計劃 [1],在北美範圍建立了一個觀察員網絡,以收集鳥類遷徙記錄。這個計劃所收集到的鳥類遷徙數據,幫助專業研究人員用於產生鳥類種群和生物多樣性指標。另一個不得不提的成功公民科學計劃,是奧杜邦學會(The 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的聖誕節鳥類統計 (Christmas Bird Count) [2]。此計劃始於1900年,緣於當時北美有獵鳥當比賽的假日傳統,令當地的鳥類數量不斷遞減。有見及此,當時剛剛成立的奧杜邦協會的早期官員兼鳥類學家弗蘭克·查普曼(Frank M. Chapman)提出了一種新的假日傳統 ——「聖誕節鳥類普查」,該節日讓大眾在假日期間對鳥類進行數量統計而不是狩獵鳥類,而這個公民科學活動亦一直持續到今天。雖然剛剛提到的幾個例子都是關於鳥類學的計劃,但公民科學其實除了調查鳥類,亦可以是監測天氣數據,紀錄生物多樣性,及蒐集天文變星的資料等。


那麼香港的公民科學進展又是如何的呢?


在香港,公民科學可追溯至1950年代,當時香港觀鳥會收集由觀鳥者自願提供的鳥類報告,這些報告可說是早期香港鳥類數據的重要資料之一。此外,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學系於1970年代舉辦的「空氣污染與地衣生長關係」調查,共有六十多間學校過千位學生參與,學生的調查成果最後結集成香港空氣污染狀況報告,這可說是香港公民科學活動的開始 [3]。近年,香港進行過的公民科學活動還有2017年,EarthWatch香港分會跟香港公開大學協辦FreshWater Watch4,培訓約三百多名公民科學家親身於香港溪流、河流和水塘等環境搜集淡水數據,以調查全球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支援科學家的持續科研。到現時為止,已收集大概600組淡水數據,數據更由Earthwatch的科學家和香港公開大學分析後寫成論文,供政府和其他決策者使用,以加強對淡水資源的管理。另外2019年有由綠色和平發起的「空氣質素公民科學計劃」[5],邀請市民到社區不同角落如路邊、燈柱、行人天橋等地方安裝空氣樣本收集器,紀錄空氣中的二氧化氮濃度,實行「自己空氣自己驗」,讓他們由空氣污染受害者變成監察者。

Image credit: EarthWatch Europe

而近年網路的普及亦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眾可同時參與同一計畫的活動,如近年的城市自然挑戰賽 (City Nature Challenge),世界各地參與者只需要用手機應用程式iNaturalist拍下身邊觀察到的動植物物種的照片,上載到網上大型生物多樣性數據庫,集群眾的力量紀錄各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之餘,又可重新加強公民對大自然的連結及保育意識。



Image credit: Greenpeace, 「空氣質素公民科學計劃」


成為公民科學家 攜手守護地球


公民科學活動對各持分者都有好處,對科研團隊而言得到更多的人力資源,對大型範圍的調查研究尤其有幫助。對普羅大眾而言,參與公民科學活動最直接得益是知識的增長,過程中亦同時加強對身邊環境的了解,藉此增加對社區的歸屬感,提升公民意識。對地球而言,讓更多人參與公民科學活動,共同建立生物多樣性或氣候數據庫及基線研究,能協助政策制定者訂立有利環境保育的相關政策,共同守護地球。


大家在這個聖誕及新年假如果想跟親友出去大自然走走,又想作出一些新嚐試,不訪參考一下以下在香港近期的公民科學活動介紹。


1. 生態速查:適合一家大細的生物多樣性挑戰賽


你平時行山時,會不會留意山邊的植物或小昆蟲?你又可以認得出多少動植物品種?原來現在你可以用手機拍下它們,上載照片到網上後便有相關的專家辨別它是什麼品種。之前提及到iNaturalist這個用來紀錄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手機應用程式,原來它每個月都會推出一個適合大人及小朋友的生物多樣性挑戰遊戲。 您需要做的就是將Seek by iNaturalist 應用程式下載到智能手機上,當你到郊野時,可慢下來細心觀察周遭,探索自然環境,並記錄香港不同的野生動植物。 這個活動十分適合與親朋好友一起進行,又可與親朋建立關係,又可有更多對眼睛和耳朵得到更多的觀察!每個月Seek by iNaturalist都會發布一個新的挑戰。 而本月的挑戰賽主題是生態系統。 在此挑戰中,你有4個任務:用手機拍下你觀察到的3個脊椎動物、植物、昆蟲及1種蜘蛛物種,然後上傳照片到全球生物多樣性數據庫。你可以通過找到不同類型的物種來獲得徽章升級。在玩遊戲的同時,亦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數據庫作出貢獻,這將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及科學家的相關保育工作6,何樂而不為?


Seek by iNaturalist 手機應用程式: https://www.inaturalist.org/pages/seek_app

日期:全年

適合對象:一家大細,自然愛好者,行山人士

地點:任何郊野地方




2. 海洋公園保育聯盟:運用人工智能助珊瑚復育


如果你是個熱愛水上活動的人,相信你會對水中的海洋生物充滿好奇。香港作為一個沿海城市,擁有品種繁多的珊瑚。現時香港共有發現石珊瑚84種、 軟珊瑚及柳珊瑚67種,種類堪比一些國外的潛水勝地。珊瑚在香港海洋中擔當重要的生態角色,不單只增潤了海洋的色彩,也為不少海洋生物提供居所及食物,豐富了香港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同時珊瑚亦是環境的指標,透過定期監察珊瑚的覆蓋範圍、物種多樣性以及健康狀況可了解香港海洋環境的質素。近年隨著氣侯變化令海水溫度上升、空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亦令海水變酸等問題導致全球珊瑚面臨物種滅絕危機。然而我們對珊瑚物種的認識少之又少,現時單靠科學家對珊瑚物種的科學紀錄研究並不足以趕上珊瑚白化的速度,什至乎有些珊瑚物種在我們未發現之前便已滅絕。難道我們就只能袖手旁觀嗎?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協助研究人員標記珊瑚照片及整合珊瑚普查的數據,讓研究人員能夠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建立一個香港珊瑚人工智能辦識系統,為海洋保育出一分力。為了教育大眾如何標記及整合香港珊瑚物種數據,本地創客空間 MakerBay製作了免費網上學習資源,善用科研讓更多人能夠參與這個公民科學項目。有興趣參與協助香港珊瑚物種標記的人士,可聯絡海洋公園或MakerBay以了解更多。



日期: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

適合對象:中學生、對海洋保育有興趣人士



Image credit: marinesavers.com


3. 同一屋「蟾」下.城市兩爬多樣性及外來種監測計劃


或許你會知道香港有獨有的盧氏小樹蛙。或許你夜行山野時遇過嚇你一跳的四腳爬爬。但你認識自己身處社區的兩棲及爬行類生物多樣性嗎?你又知不知道它們正面臨甚麼潛在威脅?在過去的10月,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開展了同一屋「蟾」下.城市兩爬多樣性及外來種監測計劃,目的是透過邀請大家成為公民科學家,在香港的市區和鄉郊進行兩棲及爬行類生態普查,去收集香港兩爬多樣性數據,共同建立網上資料庫,從而了解本地兩爬動物面臨的潛在威脅,進一步認識自己身處社區的生物多樣性。雖然野外小隊已於過去的幾個月完成了培訓及監測行動,但有興趣參與其中的你可以加入它們的城市小隊。計劃將於2021年2月舉辦小隊召募簡介會,另外亦會有關兩棲爬行動物的講座及戶外考察於2月至4月舉辦,大家要密切留意喔!



日期: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野外小隊);2021年2月開始(城市小隊)

適合對象:兩棲及爬行動物愛好者、自然愛好者

地點:大潭郊野公園、龍虎山郊野公園及東涌沙咀頭




Image credit: 香港兩棲及爬行動物保育基金




4. One Planet 青年行動 – 公民科學家計劃


如果你對公民科學十分有興趣,想有更進一步的參與或培訓,你可以參加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One Planet 青年行動 – 公民科學家計畫。基金會一直以來都在香港進行不少公民科學計劃,進行中的公民科學計劃包括米埔生物多樣性調查計劃、海洋垃圾調查及海下灣基線普查等。在計劃中你可透過與基金會的職員一同參與各種科學調查,蒐集及協助分析數據,學習到科學調查的知識及增加對香港生態環境現況的了解。收集到的數據除了有助持續更新香港生物多樣性的最新狀況,亦為其他保育項目提供重要研究基礎。現時,他們正招募一眾15至30歲年青人成為公民科學家。如你有興趣成為他們的一員參與自然保育工作,可以到他們的網頁完成報名表格。


適合對象:15至30歲年青人

想了解更多計劃詳情,可瀏覽: bit.ly/371knqv


Image credit: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看完以上的介紹,你會發覺原來要做個公民科學家都不是那麼遙遠的夢想。今個12月就讓熱愛大自然的你和我出去多走走,做個公民科學家,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並發掘大自然吧!


 

參考資料

  1. 公民科學家,你也可以當!泛科學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75001

  2. 聖誕節鳥類統計 (Christmas Bird Count) https://www.audubon.org/conservation/science/christmas-bird-count

  3. Greenpower 公民科學 — 科研、保育、市民 齊得益 https://www.greenpower.org.hk/html5/chi/fe_127.shtml

  4. FreshWater Watch - Earthwatch https://freshwaterwatch.thewaterhub.org

  5. 「空氣質素公民科學計劃」綠色和平https://www.greenpeace.org/hongkong/issues/climate/update/9138/「空氣質素公民科學計劃」是如何煉成的/

  6. Biodiversity Challenge on Seek by iNaturalist App https://www.inaturalist.org/blog/23075-real-time-computer-vision-predictions-in-seek-by-inaturalist-version-2-0

  7. Seek nature HK initiated by Smriti Safaya https://misssmritisafaya.wixsite.com/seeknaturehk

  8. 「賞.識東涌河」計劃 - 綠色力量 https://www.greenpower.org.hk/tcriver/chi/

  9. 渠務處 識河惜生態 · 資料館 貝澳河 https://www.dsd.gov.hk/EcoDMS/TC/River_Channels/Pui_O_River/Overview.html

  10. 「攜手護生態 ─ 你我都是公民科學家」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https://ejournal.stpi.narl.org.tw/sd/download?source=10506-01.pdf&vlId=DD0CB7C7-4D1E-485C-9A42-168D3DB8EDEC&nd=1&ds=1

22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